自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以下简称“主题教育”)以来,北京市气象局把大兴调查研究作为深入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扎实推进“1+7+N”选题调研,汇聚起加快推进市区两级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下功夫 打造“绣花”式服务
2022年3月,市气象局组建首都功能核心区气象处,面向天安门地区、东城区、西城区,在气象赋能发展、能力建设、制度规范支撑等方面持续发力。今年,为进一步明确需求“痛点”,市气象局与天安门地区管委会、东城区和西城区政府通过联学联建、座谈等形式开展调研,下足“绣花”功夫,更有针对性地赋能核心区发展。
“我们将服务需求形成清单,逐一‘销账’,提升定制化服务水平。”核心区气象处处长韩丽琴介绍,针对天安门广场升降国旗,每日发布定时、定点、定量气象专报,研发体感温度预报和舒适度指数;开展大风对天安门广场临时建筑物、悬挂旗帜等的影响分析,优化分区域、分等级的大风影响阈值和服务提示;建设核心区场景式气象一体化平台,满足“两区一委”平台融合、数据对接的需求;探索气象助力“故宫以东”文商旅融合生态圈发展的新模式;建立核心区首个校园科普综合气象站,走进校园开展科普教学。
服务的细化、深入得益于不断夯实的气象“底座”。市气象局在天安门地区增设1部测风雷达设备,实现核心区垂直气象观测“零突破”;创建核心区长序列气候资料数据库;“百米级、分钟级”精准预报、10米级建筑物可分辨城市微尺度精细预报等关键技术在核心区落地应用;完成核心区13个站点未来72小时逐小时、未来240小时逐3小时的气象要素研发;建立暴雨灾害风险预估模型。
组合拳 实现靶向预警
7月29日17时30分,北京市气象台升级发布暴雨红色预警。这是2019年暴雨预警信号修订以来,北京首次发布全市范围的暴雨红色预警信号。
根据气象预报预警,市政府启动一级响应,明确“非必要不出门、非必要不到岗”等9条硬措施。当晚,全市3128支防汛抢险队伍20余万人严阵以待;市民热线服务中心750个坐席、1700余名话务员7*24小时坚守,对房屋漏雨、道路积水等涉雨涉汛诉求接诉即办、提级处置;230家景区、427条山洪沟道关闭,5100家乡村民宿暂停营业……
“相关指挥部、单位、部门的应急响应行动与气象预警信息密切相关,而且各级别应急响应还对气象预警信息的提前量、分区域、分级别发布作出明确规定。”市气象局减灾处处长段欲晓说,因此,为争取更多的提前调度时间,科学统筹部署防御力量,对气象预警能力提出前所未有的高需求。
如何在现有的应急指挥体系中,找准气象信息的定位,提高气象预警信息在北京应急响应中的靶向性作用?市气象局与市应急管理局、水务局、城管委、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等相关部门开展线上、线下研讨会20余次,深入了解各部门对气象服务的需求。
调研组紧密结合主题教育,打出调研整改“组合拳”。调整高温预警信号标准和防御指南;通过强对流潜势等算法研发、灾害天气监测预警服务系统优化试用、全流程检验评估体系搭建等方式,强化气象预报预警准确性和及时性;出台《北京市、区两级高级别气象预警服务对外叫应标准和规范》,明确当发布高级别的气象预警信号时,第一时间“叫应”党政主要负责人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的流程;改造升级北京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出台《2023年汛期预警及提示信息发布策略(试行)》,提升北京市预警信息发布效率,7月28日首次向公众全网发布风险防范提示。
破难题 形成“一区一特色”
8月23日上午,市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郝丽萍带队到顺义区调研,与区政府领导共商顺义气象高质量发展。至此,14个区气象局所在属地政府,市气象局均已完成调研走访。
在与各区政府座谈期间,市气象局围绕制约气象高质量发展的难题,紧密结合各区地理特点和气象需求,在农业气象、智慧气象、气象经济等方面寻求破解之法,打造“一区一特色”。
7月10日,在首届中国国际葡萄酒大赛闭幕式上,市气象局与房山区政府围绕葡萄酒产区气候精细化分析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当前,市气象局业务单位、房山区气象局与房山区政府携手推进酿酒葡萄生长期间病虫害成因分析、极端天气监测应对等工作,不断强化葡萄酒产业科技支撑。
在“23·7”极端强降雨中,海淀“气象大脑”在进行强降水落区和积水自动监测勘察时,识别到临山街镇苏家坨镇多个低洼路段点位积水严重、车辆通行受阻。海淀区气象局迅速“叫应”苏家坨镇政府和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海淀交通支队,有效避免人员受伤和车辆受损。
“妫水河畔品氧吧”是延庆区独特的气象标签。市气象局联合延庆区政府打造气象经济试点区,以世园研学为抓手,完成首期世园气象科学启蒙亲子营活动,推动区科委、区地震局、华海田园天文科普教育基地联合申报市科委科普场馆建设项目;组建气象景观预报技术攻关小组和特色服务团队,建立近7年海陀戴雪个例库,开展海陀云海个例监测和收集;开展“天然氧吧”景区乡村评选等,为经济生态发展找到新路子。
奋楫扬帆,行稳致远。市气象局将把调查研究成果转化为推进工作、提升质量的实际成效,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安全运行和人民美好生活贡献气象力量。(李杰、孟庆栋、贾良对本文有贡献)
(作者:叶芳璐 张云轩 责任编辑:苏杰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