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帆
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期盼,希望广大青年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这为我们更好地理解新时代广大青年肩负的历史使命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党的二十大对防灾减灾提出新要求,推进新时代气象现代化建设责任重大、挑战严峻、任务艰巨。能不能做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是摆在广大气象青年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
敢想敢为,意味着面对风险挑战我们要有态度
2009年,我大学毕业后来到新疆,自此与塔克拉玛干沙漠结下了不解之缘,开启了沙漠气象科研之路。回首15年的在疆岁月,深感青春无悔。
2012年,当时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气象野外试验基地正值快速建设期,我所在的青年党员突击队每年近一半的时间都要深入沙漠腹地辗转上千公里,数十天进行观测站点建设及沙尘暴追踪观测。高温、暴晒、缺水、途中车陷沙窝等都习以为常。迷茫时,我们坚信“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老一辈气象工作者用对党和人民的赤诚之心让“胡杨精神”熠熠生辉;新时代的气象青年用“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赓续着红色血脉,传承着奋斗精神。经过多年艰苦努力,沙漠气象野外观测系统获批进入国家级野外站网序列,丰富了我国西北地区不同类型沙漠下垫面陆气相互作用及沙尘通量监测网络,为有效做好灾害性天气防范应对和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善作善成,意味着面对风险挑战我们要有行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人生之路很长,前进途中,有平川也有高山,有缓流也有险滩,有丽日也有风雨,有喜悦也有哀伤。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为了理想能坚持、不懈怠,才能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人生。”
人们用“生而昂首千年不死、死后挺立千年不倒、倒下俯身千年不朽”来赞美胡杨。也有人说,我们沙漠气象人就像沙漠里的一株株胡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仍毅然立于大漠沙海之中,深耕于戈壁荒滩之上。
在野外进行沙尘暴追踪观测时,青年党员突击队发现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种用以进行沙尘暴观测的全自动高精度集沙仪,这严重影响了对沙尘暴起沙机制的准确认识。2010年起,新疆气象工作者便开始自主研发全自动高精度集沙仪。经过八年持续奋战,先后对三代集沙仪不断改进,全自动高精度集沙仪终于问世,可实现对积沙累积值的长期实时高频测量,有助于研究揭示风沙流结构与高频气象要素的内在关系,为沙尘暴预报水平的提高和防沙治沙措施的准确选择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世界气象组织认为该成果“对气象和环境监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有重要意义和贡献,成果对世界气象组织计划有价值”,并授予第7届维拉·维萨拉观测方法和开发实施奖。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用胡杨精神绽放青春光芒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践行胡杨精神和兵团精神,激励各级干部在新时代扎根边疆、奉献边疆。”胡杨与沙漠脉脉相连,息息相关,我们沙漠气象工作者就是矗立在沙漠里的胡杨,怀着对气象事业的无比热爱和对气象专业的敬畏之心,深耕细作,潜心研究。
近年来,为助推落实“双碳目标”,青年创新团队开展沙漠固碳机理研究,建立了流沙二氧化碳通量估算方案,发现塔克拉玛干沙漠流沙每年以一百万吨的速度稳定吸收大气二氧化碳,沙漠也在为减少碳排放、减缓气候变暖、助力碳中和发挥积极作用。该成果受到多位国际顶尖专家认可,并在多项决策咨询报告和未来气候趋势预估等工作中得到转化和应用,为应对气候变化的统筹部署提供了新的视角。
身处这个伟大的时代,广大气象青年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和教导,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学习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锚定《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目标任务,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为科技自立自强奋勇前行。敢想敢为,善作善成,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用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选自气象部门第一批主题教育优秀微党课 作者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局中亚大气科学研究中心党支部党员)
(责任编辑:苏杰西)